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坛回顾——“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国际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结营仪式暨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论坛”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5-11-04 15:03:10 编辑:

10月29日,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国际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结营仪式暨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论坛我校举办。论坛旨在拓展雕塑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学术视野,促进教学与学科建设深入发展本次活动覆盖6国,汇集了来自140余家高校、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400余位与会代表,其中包括知名雕塑艺术家、艺术院系负责人、学者、国际艺术家及我校师生代表,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共探教育创新、实践发展与跨文化合作新路径。


河北省雕塑学会会长、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名誉院 黄兴国主持论坛


     黄兴国指出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如船帆,共同驶向未来,二者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甄亚雷主旨演讲


甄亚雷介绍了学院专业建设成果。近年来,学院依托燕赵文化资源,推动公共艺术与乡村振兴、校园文化建设及城市更新相融合,构建技艺、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持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 何鄂主旨演讲


何鄂以艺术与人生为题,分享了她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的求学经历与敦煌莫高窟工作十二年的感悟。她强调,中华五千年文明蕴含无穷艺术密码,艺术家应自觉唤醒并传承创造精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研究员 翁剑青主旨演讲

翁剑青围绕公共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融通展开论述。他指出,中国公共艺术正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强调多元性、参与性与人文关怀,根本价值在于面向公众。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研究所所长 王志刚主旨演讲

王志刚以当代学院教育的多元发展与特色构建为题,介绍了西安美院雕塑专业的教学体系国家级一流课程。他强调依托地理文化资源,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推进课程成果社会转化。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动态艺术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景育民主旨演讲

景育民就当代公共艺术的跨界思维发表演讲。他指出,公共艺术已拓展至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等领域,强调跨媒介与技术创新,推动公共艺术从实体走向虚实结合,并呼吁教育模式向跨界教学转型。

 

土耳其艺术家 巴哈迪尔·科拉克主旨演讲

   巴哈迪尔·科拉克以重见光明:反思与意识之间的空间为题,阐述其公共艺术理念。他指出艺术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将不可见系统运行可视化、激发认知变革的过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董书兵主旨演讲

 

  董书兵 荒野艺术计划 为题 分享 近十年创作实践。他强调雕塑应突破传统空间局限,深入西北自然与人文环境,融合数字技术与手工制作。 主张 构建观众与环境互动体验,形成兼具社会参与性、文化延展性与环境关联的公共艺术。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张华主持“雕塑分论坛”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梁伟主持“公共艺术分论坛”

下午设雕塑发展分论坛公共艺术发展分论坛,分别由张华和梁伟主持。两个分论坛各设三个板块及圆桌论坛


雕塑发展分论坛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龚吉伟主旨演讲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助理 唐钰涵主旨演讲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 穆森主旨演讲

雕塑教育板块中,龚吉伟介绍了2+3教学模式及四个工作室方向,强调跨界融合与多样性培养。唐钰涵分享了石雕课程二十五年合作经验,教学方式从传统草图转向身体感知与在地取材。穆森系统介绍了专业发展路径,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多次获评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工业大学雕塑系主任 李惠东主持雕塑教育主题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池灏、西安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刘小飞、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蒋铁骊、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李烜峰、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何镇海、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副主席、原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解少勃、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支部书记、新东方教研室主任 涂堃、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罗幻、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郭煜


雕塑教育主题圆桌论坛由李惠东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课程定位、地域特色融合等议题展开交流,指出应用型院校侧重课程与行业对接,研究型院校注重艺术前沿探索,应推动材料教学与数字技术结合,在传承传统与当代创新间寻求平衡。


《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 范海民主旨演讲


新疆雕塑学会会长 马昌民主旨演讲


响堂山石窟研究院院长 赵立春主旨演讲


河北鑫特集团董事长 吴学儒主旨演讲


    在媒体与雕塑实践板块中,范海民回顾了杂志三十年发展历程,通过品牌活动构建行业生态。马昌民汇报了学会发展状况,天山脚下系列展览持续走进南疆多地。赵立春探讨了古代石窟与当代公共艺术的精神关联,提出后当代理念。吴学儒介绍校企合作成果,形成车间即课堂、匠人即教师的育人模式。


河北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专业带头人 朱尚熹主持媒体与雕塑实践主题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中国雕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花春江,四川省文旅厅联合党委委员、四川省雕塑协会书记 梁继乾,中国美术馆策展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韩金峰,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干部 李扬波,中国雕塑博物馆馆长 张万军,长春国际雕塑研究院二级美术师 薛冰心,山西美协、山西省雕塑协会副主席 张国梁)


媒体与雕塑实践主题圆桌论坛由朱尚熹主持。论坛探讨了雕塑公园建设、传统技艺传承等议题,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雕塑界已形成多层级、多机构协作的大家庭体系。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讲师 郑晓雄主旨演讲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教研室创研副主任 刘庆主旨演讲


德国科技艺术家 伍德与AI美育推动者 高雅主旨演讲


新时代雕塑板块中,郑晓雄提出以采集为核心的数字创作新范式。刘庆分析了数字雕塑专业的滞后性及其辩证价值。伍德与高雅对AI技术给雕塑艺术带来的深刻变革进行了阐述。

陕西雕塑院数字雕塑部主任 方昕主持新时代雕塑主题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四川雕塑艺术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钱斯华,西安美术学院师资博士后 赵俊皓,苏州雕塑协会理事 陈辉,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郭兵要,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雕塑系主任 王凡,大连理工大学雕塑系主任 刘海岸,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 赵勇,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副主任 付磊磊,广西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广西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负责人 魏杨博文

新时代雕塑主题圆桌论坛由方昕主持。论坛指出AI生成技术具双重影响,需警惕低质化倾向,强调艺术家核心价值在于创作意图、审美判断与人文思考。


公共艺术发展分论坛


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郑靖主旨演讲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副院长 武定宇主旨演讲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卓国森主旨演讲

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 李迅主旨演讲


公共艺术教育板块,郑靖系统介绍了专业二十年发展历程,构建本硕博贯通教学体系。武定宇阐述了以传播设计为核心的特色定位。卓国森梳理了专业从环境雕塑、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的三阶段发展历程。李迅指出数字时代推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 乔迁主持公共艺术教育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 杨硕、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李异文、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科技处处长、公共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吴茜、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硕士生导师 肖金志、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 吴福珍、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 唐聪聪)

公共艺术教育圆桌论坛由乔迁主持。与会专家强调各院校应依托学科背景实现差异化发展,构建课程-实践-服务闭环教学模式。

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牛勇主旨演讲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张楠主旨演讲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 谢荪主旨演讲

青年雕塑家、深圳三道公共艺术机构创始人、壹和艺术研究院执行董事 刘吴钢主旨演讲

   “公共艺术实践板块中,牛勇阐述了艺商融合特色育人路径。张楠提出以城市空间为载体的公共艺术理念谢荪回顾了专业十年发展历程,未来将深化跨学科融合与国际交流。刘吴钢分享创作与项目管理经验,强调安全是公共艺术落地核心。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 于化云主持公共艺术实践主题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 王青春,《当代公共艺术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 文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姜涛,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 肖锟,联合文投(北京)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纪华林,北京源腾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孙凌玲,红猫标识设计院创始人、院长 杜华兴,联合设艺术总监、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贾立)

   公共艺术实践主题圆桌论坛由于化云主持。论坛形成共识,应加强高校与行业合作,推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

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四川美术学院特聘专家 姜俊主旨演讲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 贺珊珊主旨演讲

西南交通大学美术系主任 舒兴川主旨演讲

   “新时代公共艺术发展板块中,姜俊指出公共艺术应打破学科边界,融入城市文旅与社区营造。贺珊珊介绍了广西公共艺术周通过轻量化策略服务城市更新。舒兴川强调公共艺术应回归人文本质,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互动的转型。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副会长 陈培一主持新时代公共艺术发展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梁丁,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胡贤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书记 苗祥瑞,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王冉然,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城市艺术季联合创始人 魏湘洋)

新时代公共艺术发展圆桌论坛由陈培一主持。与会专家指出公共艺术正从物理空间向人文空间拓展,呈现数字化、临时性与体验式新趋势。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汇聚全国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建设、技术融合与地域文化展开深度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推动艺术教育向跨界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AI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深化产教协同与城乡实践。论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标志着该领域迈向创新融合与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新闻动态
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业设置  |   学术交流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伏羲大街  邮编:050700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