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初识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面向社会与产业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设计思维、结构逻辑与工艺实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专业以“设计思维—数字建模—工艺实现”为主线,构建从感知启蒙到项目落地的系统教学路径。前期课程注重视觉构成、图形语言与空间建构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造型思维与审美判断;中后期逐步深入金属加工、材料融合与复杂结构制作,强化结构精度与工艺控制能力。教学强调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贯通,鼓励学生在多元材料与工艺实验中建立创新意识,并引入Rhino等数字建模工具,为未来从事高阶设计与创意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二、匠心引路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方向互补的师资团队,教师团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罗马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兼具国际视野与资深行业经验。学院倾力打造了包含宝石研磨、金工实验室、VR造物空间等在内的十二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抛光、成型及分析设备,构建起“制作—训练—展示”一体化教学体系。这一真实、开放且跨领域的实验环境,既保障了教学的安全与精度,更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课程设置: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以四年学制为框架,构建“基础夯实—方向深化—创作提升—学术延伸”的递进式培养体系。
一年级注重设计感知与造型基础的训练,开设构成基础、图形创意分析、静物素描、设计造型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与形式理解力。通过中外首饰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奠定艺术史论与文化认知的根基,引导学生在造型与文化之间建立初步关联。
二年级进入专业方向学习,课程体系由平面向立体、由造型向结构深化,设置金属工艺基础Ⅰ、金属表面肌理技法、首饰设计手绘表现、设计效果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等课程。学生在教师工作室指导下,系统掌握金属成型、肌理制作及三维建模方法,逐步形成以结构逻辑为核心的设计思维。
三年级强化设计整合与创新实践,重点开设首饰工艺与形态设计、综合材料首饰设计、雕刻工艺、首饰镶嵌技法、宝石琢型技法等课程,鼓励学生在金属、宝石、玉石、综合材料等媒介中展开多维实验。通过“以展促学”的机制,开展阶段性作品展与主题设计研讨,推动学生在项目化实践中形成个人风格与研究方向。
四年级聚焦综合创作与职业转化,课程涵盖首饰品牌与设计、艺术首饰设计、商业首饰设计、首饰着色工艺、制作工艺专项实践及毕业考察等环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辅以宝石鉴定、东方与西方艺术设计史等跨文化课程,拓展学生的学术与产业视野。
在毕业阶段,学生可根据发展规划选择艺术创作、产品设计、品牌运营或继续深造等方向,形成“创意实践+职业拓展”的双向培养格局。


三、学术与合作
2025年10月,专业教师赴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学院考察交流,双方围绕课程共建、实验平台协同、实训与就业体系展开合作,达成在“基础造型+材料工艺+设计实践”架构下推进联合教学的共识,并计划设立联合工作坊与课程互访机制。

2025年,江苏省玉文化研究会与玉学院联合举办的第5期古代玉器班课程正式开课。我院教师参加此次课程学习,旨在深入挖掘古代玉器文化内涵,提升古玉鉴定专业技能。


2025年学院教师代表赴河南镇平参加第二十届玉雕节暨文化创意产业大会,参与玉文化产业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与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玉雕大师共探传统工艺的当代表达路径,强化了专业教师的行业视野与实践经验,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师生参加河北省“承艺杯”工艺美术技艺大奖赛等系列非遗文化活动。通过同台竞技与沉浸式交流,学生作品获得了行业权威的直接检验,有效锤炼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工艺实操能力,是专业“以赛促学、以展促教”教学理念的成功实践。


四、就业方向
当前,珠宝产业正经历从“制造”向“智造”与“创造”的深刻转型。市场对具备扎实工艺、前沿设计理念与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需求迫切。
对于追求深度发展的学生,可选择考研深造,进入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亦可考公考编,进入文物保护、产品质检中心、海关鉴定、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和旅游部门等多个领域。而选择直接进入行业的学生,前景同样广阔,可以胜任品牌珠宝设计师、服装搭配师、3D建模师、文创产品研发、艺术策展人等职位。
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