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正文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5-11-13 09:47:35 编辑:

一、专业初识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作为学院特色专业,立足河北地域文化,以人文、艺术、科技为根基,以造型、历史、考古为基础,以“活化传统”为导向,以修复技艺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构建“文理艺工交叉融合”的专业体系,让学生掌握考古、材料、艺术、科技等多学科知识,在学习中厚植国家文物保护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能够胜任文物修复、保护、鉴定、管理及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保教研室教师正在进行书画修复


教师授课场景


陶瓷大师传承创新工作室


陶瓷制作实训教室

二、名师指引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师资团队拥有深厚的学术深度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导师阵容强大。核心教师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南大学、日本京都艺术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韩国国民大学、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专业机构。团队含博士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4人,讲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形成“学术专家+行业大师”双师阵容。

文保教研室师生受邀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博览会


文保教研室教师受邀参加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成立大会


文保教研室教师参加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鉴宝栏目,并与著名古陶瓷文物专家毛晓沪留影


文保教研室主任受聘为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理事


文保教研室教师受邀参加南京博物院高峰论坛暨城市考古成果展


文保教研室教师受邀参加艺术人类学学会乡建委年会

三、研习之道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围绕“传统文物修复+人工智能数字化保护”的教学理念,打造“影像采集与数字化保护”、“陶瓷器修复技术”、“文物与博物馆学”等核心课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大一·通识奠基:开展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鉴定与收藏等通识课程,完善学生对于中华历史文明的认知。  

大二·技艺筑基:通过学习文物保护技术与各项文物修复技术,结合对博物馆、文物研究等机构的考察,逐渐掌握各项修复技艺。

大三·方向专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方向,更好地深挖自己擅长的领域。

大四·职业衔接:学生可前往博物馆、文物研究机构、艺术品管理机构、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衔接。

河北美术学院常务副校长张建敏一行参观考察姚卫国先生收藏的邢窑古陶瓷文物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甄亚雷带队赴景德镇参加“万名师生瓷都行”活动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甄亚雷受邀参加中国邢窑陶瓷研发中心成立大会,并成立创研基地


四、学承有据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为学生发展提供权威的交流平台,学校入选了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理事单位。校内建有文物修复研究所与古陶瓷文物陈设馆,校外打造多个实训实践基地。邀请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修复专家、黑陶大师、邢窑专家等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助力学生的成长。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拥抱未来,“学承”以“开新”。学习三维扫描、多光谱成像等现代技术,实现艺术与科学碰撞,传统与未来交融,鼓励尊重文物本体的创新探索。

河北美术学院入选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理事单位


于子雅陶瓷修复讲座


专业建设研讨


姚卫国邢窑讲座


曲冰黑陶讲座


五、师生佳作

书画修复



六、未来可期

依托“文化强国”战略,我国文物资源丰富,文物修复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可入职各级政府文物管理处、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中小学、艺术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文物与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教育等工作,也可选择考研深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时间的管理者、时光的匠人、文物的守护者与继承者”。

文保专业教师受邀 赴景德镇参加“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专家论坛”

专业设置
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业设置  |   学术交流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伏羲大街  邮编:050700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